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是保障城乡水环境安全的核心设施,其规范操作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效果与设备使用寿命。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,是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关键环节。

一、运行前准备:系统检查与参数确认
1.设备检查:启动前需检查格栅除污机、水泵、风机等关键部件的紧固状态,确认减速机润滑油位在标定范围内,电气控制柜线路无老化松动。重点检查曝气系统的气管是否畅通,曝气头有无堵塞。
2.水质适应:初次运行或进水水质突变时,应取水样进行pH值、COD、SS等指标检测。若进水含有毒物质,需启动应急旁路系统,避免生物处理单元受冲击。
3.联动测试:空载运行各动力设备30分钟,观察水泵转向(按泵体标识方向)、风机轴承温度(≤70℃)及曝气均匀性。确认自控系统各仪表显示正常,联锁保护装置功能可靠。
二、运行操作规范
1.工艺控制
根据进水负荷调整设备运行参数:
①格栅机:连续运行,栅距选择(通常5-20mm),每日清理栅渣不少于2次
②生化池:溶解氧控制在2-4mg/L(缺氧段0.2-0.5mg/L),MLSS维持3000-5000mg/L
③消毒单元: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≥40μW/cm2,二氧化氯投加量3-8mg/L
2.设备管理:水泵采用交替运行模式(每8小时轮换),避免叶轮单侧磨损;风机每运行2小时停机检查皮带张紧度(挠度10-15mm);污泥回流泵根据SV30调整回流比。
3.异常处理:当曝气池出现大量泡沫时,需投加消泡剂并检查曝气量;若二沉池出水浑浊(SS>30mg/L),应适当增加污泥回流量;pH值异常时启动酸碱中和系统。
三、停运与维护
短期停运(<7天)需保持曝气系统间歇运行,长期停运应排空管道存水并投加保护液。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保养,包括:清理格栅齿耙间隙、校正曝气头垂直度、检测水泵密封性能等。
规范的操作规程是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石。从参数设定的精准控制到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置,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出水水质与设备寿命。只有将标准化操作融入日常管理,才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真正成为守护水生态环境的可靠屏障。